社区搜索式工作法(社区工作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)
红色空间、公益空间、社工之家、创意空间、驿站代理...八里庄街道华贸中心社区商务楼宇服务站自成立以来,以需求为导向,丰富服务内容,将服务站打造成集教育、活动、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楼宇阵地,为辖区会员、居民、企业员工等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,并不断创新工作模式,打造华贸商圈工作联盟,打造服务。
搭建平台整合资源
将服务送进大楼
华茂商圈现有企业305家,其中8家企业独立设立分支机构,另有1家联合分支机构覆盖38家企业,以国际化、现代化、时尚化、高端化的商务集聚为特色。
“每个月至少参加一次服务站组织的活动,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。”在中国贸易中心工作的白领肖旭从事互联网行业。他平日工作节奏较快。肖旭说,事实上,他心中有一个文学的自我。他曾多次想报班学乐器、学插花、学画画等。,但他担心他不能去几次,因为他不能在工作中连续上课。“现在,在服务站,每个空间都会组织不同的活动。我可以经常来参加,不仅因为距离近,还因为我不用担心不上课。这种活动很适合我。我学过插花、非遗技艺等。”肖旭说。
在中国贸易圈,像肖旭这样的白领还有很多。为方便服务企业和周边居民,华贸中心商务楼服务站逐渐成为“充电站”,设置网红空间、公益空间、社工之家、创意空间等多个不同平台,借助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的不同特长,为他们提供心灵辅导、插花教学、读书沙龙等不同服务,让他们来一次“心灵充电”。
“在服务站,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提供服务、享受服务。”据华贸中心商务楼服务站相关负责人介绍,服务站以文化娱乐活动为共鸣点,促进多元需求有效融合,设置了茶吧、阅读角、观影室等空间,并设有300部音像片和3000余册图书杂志,吸引职工员工走进服务站。同时定期开展品牌活动,每年利用传统节日活动在楼宇内宣传传统文化知识,吸引员工参与活动。此外,服务站还以政策宣传为切入点,定期邀请工商、税务、劳动保障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政策讲座,提供安全、卫生、法律、工商、税务、交通等7项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,努力打造10分钟商务楼宇服务圈,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。
探索“搜索”机制
掌握“民情”
如何及时解决职工、居民、员工的现实、迫切问题,推动非公建筑“建得起来、管得住、亮得起来”?为了得到答案,华茂中心商业楼宇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主动走出去,多“串门”,深化楼宇服务意识,构建了建筑、团建、社会单位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,并探索出一条“寻找式”工作法,即联合物业、工会、妇联等组织,联系建筑指导员、楼宇协管员等力量,通过深度访谈寻找辖区员工和居民的需求。
“搜索式工作法使建筑工作重心下移、服务下沉,在搜索中发现员工、职工、居民的真实需求。”华贸中心商务楼服务站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寻访上门的过程中,听到了很多好的建议和做法。例如,白领妈妈希望公司能为妈妈和宝宝建立一个私人空间。服务站了解到这一需求后,会主动与企业对接。通过政策解读和空间设置指导,辖区3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一半以上设立了母婴室。“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。只要我们主动走出去,未来就能继续为大家解决更多问题,真正发挥引领作用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
升级模式
群体连锁
创造社会和谐
建筑的生命力来自于不断创新。为破解商圈城市综合新业态如何推进建设工作的难题,八里庄街道打造了华茂中心商务楼宇服务站升级版,成立了华茂商圈建设工作联盟,以华茂中心商务楼宇服务站为主阵地,楼宇服务站和整合资源的休闲角为分阵地,形成了“1+N”的商圈阵地网络共享活动。为商圈内单位开展建设活动提供场地支持。同时,将华茂商圈建设纳入街道基层建设标准化可视化平台体系,利用互联网、微信微信官方账号、app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打造商圈智能化建设服务阵地。
“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,发挥更大的作用。”据八里庄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,商贸商圈建设工作联盟成立一年以来,以华贸中心商务楼服务站为主阵地,提供更好的服务,如依托华贸女企业家协会为社区残疾人、单亲、低收入妇女捐款捐物,为她们送去关爱等多种形式的志愿公益活动, 如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搭建平台,允许企业员工和员工参与“礼让斑马线”、“整治共享单车”等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立足实践,整合多方资源,加强群团工作联动。”八里庄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华茂中心商务楼宇服务站、华茂商圈建设工作联盟等建平台将形成合力,构筑新优势,继续采用“寻访式”工作法深入社区、企业,为职工、居民、企业员工提供更贴心的服务。
来源:朝阳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