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巩:47岁被妙龄保姆索要50万分手费,妻子一做法让他终身难忘
冯巩:47岁被妙龄保姆索要50万分手费,妻子一做法让他终身难忘
“朋友们,我可想死你们了。”
每年春晚大家都会期待那个小眼睛的男人说出这样一句话,
冯巩33次登上春晚舞台,作为春晚的常青树,每年他的节目都会引发大家的讨论。
然而,2004年,他最出名的却不是春晚节目,而是被一妙龄女子索要50万分手费,
也是这时,妻子艾慧的选择令他终身难忘。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他如今又过的如何?
1.
1957年,在天津的一个名门望族,冯巩出生了。
说是名门望族可一点都不虚,从曾当过代理总统的太爷爷冯国璋开始,
到做实业家的爷爷、辅仁大学毕业的父亲、汀流河刘家出身的母亲,
没有一个在当时算不上人物的。
所以冯巩的童年开始是很快乐的,也是充满趣味的。
但快乐的日子没过多久,就发生了变故,全家一下子一贫如洗了。
冯巩他们一家七口人就只能挤在大杂院里生活,一个院子里住着的还有三十多户人家,
而且那段时间,父亲离开,家中所有的收入来源只能依靠母亲,
但她一个人的工资,就算再怎么省吃俭用,也不可能养活自己和5个孩子,
好在,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很懂事,见母亲如此辛劳,就常常一起去山上挖野菜,或者去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烂菜叶子,
那时候大家都还很节省,扔掉的烂菜根就真的是一般人家觉得已经完全不能吃的那种,
但他们也只能捡回去吃。
那时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,冯巩也才9岁,就已经会跟着兄姐一起想办法帮家里省点东西了,
到了冬天,因为没有多余的钱买煤,他们就会去捡锅炉房中偶尔剩下的煤核,
靠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煤核挨过冬天。
即便生活这样艰难,家里人的心态也都非常好,
从来不抱怨,还会想办法找点趣事,冯巩就喜欢很多文艺的东西,
当然,很多人都说“天津人的幽默是刻在骨子里的”,
即便是学习了很多的乐器,但冯巩只要一模仿电视里的人,就能将大家逗笑,
这也是那段苦难日子里,冯巩最喜欢做的事情。他天生就喜欢将欢笑带给别人。
直到上中学的时候,冯巩还在同学中找了一个搭档,参加了天津的优秀节目汇演,并得了奖项,
也是因为这个比赛,冯巩自创的相声《尊师爱徒弟》入了马季老师的眼,成为了马季老师的徒弟。
之后就是跟着师傅苦学本事,可能真的有一点天赋在,冯巩学的很快,
等到终于可以靠这些本事吃饭的时候,冯巩却受到了出身的限制,无法进入文工团进行演出。
最后无奈进入了天津的一家纺织厂,成为一个普通工人,
但这并不能阻止冯巩做自己喜爱的事情,
他常常在休息的时候给同事们来上一小段表演,并以能逗笑大家为目标,
就这样到了1977年,冯巩应征入伍,成为了一名文艺兵,
经过两年的锻炼,冯巩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风格,也逐渐熟悉了亲近观众的表演方式。
两年后,冯巩退伍,被分配到了天津的一家制线厂,依旧做工人。
但也没过多久,他就被铁路文工团招收,终于能够做自己喜爱的工作。
在这里工作了4年,充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之后,他就在师傅马季的帮助下进入了师傅所在的中国广播艺术团。
也遇见了很多除了师傅以外的优秀的文艺工作者,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,得到了更高的提升。
2.
工作终于稳定下来,感情也进展到了一定的地步,1983年,冯巩与艾慧结了婚。
艾慧与冯巩中学就认识了,那时冯巩参加了学校的宣传队,恰巧艾慧也在那里,两人就这样相识。
因为有着差不多的爱好,他们经常在一起排练节目,讨论演出,
但那个时候冯巩还是一个毛头小子,没有开窍,所以两人也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,
直到毕业后,逐渐长大的少年少女不再像当初那样青涩,
渐渐明白了自己的感情,但是那个时候他们早已经毕业,各奔东西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