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手机游戏就上融易行 专业手游媒体门户网站!

游戏更新 | 安卓游戏 | 苹果游戏 | 推荐游戏 | 软件更新 | 文章更新 | 热门文章 | 推荐文章

【原】未满30岁,就不要看《蜜桃成熟时》

时间:2025-03-03 17:04:01    编辑:


【原】未满30岁,就不要看《蜜桃成熟时》

蜜桃

未满30岁,就不要看《蜜桃成熟时》

【原】未满30岁,就不要看《蜜桃成熟时》

以前大人们把《蜜桃成熟时》当成洪水猛兽,唯恐自己的小孩去租到这样的录像带或是DVD碟片偷偷地观看。

不过那时的小县城,街上的人几乎都认识,我也不敢冒这个风险,毕竟曾经东窗事发过,出租录像带和碟片的老板都认识我的父母,这边刚租到,那边电话就已经打给父母了,这免不得让父母好几天都不能好好做生意,心神不宁的。对于简单、粗暴的教育父母很在行,就算是说服教育也是比较拿手的,但是唯独“谈性色变”,小孩尴尬,大人也尴尬,有时大人比小孩更难以启齿。

那一天回到家,拼命三郎一样的父母居然早早地结束了营业,缩手缩脚地坐在沙发上,感觉是已经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和互相推搡,结果一般还是父亲开头,母亲补充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什么伤身体啊,伤心智啊,误学业之类的。其实也只是好奇,也觉得没意思,还不如《西游记》《封神榜》《新白娘子传奇》《苏克贝塔》好看,要不就是光胴胴,要不就是那几个动作,重复的活塞运动,前面觉得新鲜,后面就觉得无聊了,哈欠连天。

大人们把孩子看得很紧,把黄色录像当成烈性传染病,大人们之间也会像地下党一样探讨怎么管家孩子这方面的猎奇心理,都是没什么好的法子,只能让录像带碟行的老板把好关,自己守好录像机。他们自己倒是看得如痴如醉,又是声泪俱下。他们抵制这部电影无外乎是里面有一些少儿不宜的画面,对于小朋友来说确实是不能看的。

其实大多数人在30岁之前就算是看了也看不懂,就是一些不可描述的画面,而精髓并不在那些“名场面”上,而是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上。那时的大人们30来岁,与现在的我(们)差不多大。那时我们理解不了他们,他们也理解不了那个时候的我们,但是现在的我们是能够理解那个时候的他们,那个时候他们的遗憾和悔恨,毕竟现在的我们已经成了当年的他们。

现在的条件好了很多,没有以前那么闭塞,也没有以前那么粗放,毕竟还有郑渊洁、尹建莉这样的儿童教育家,怎样正视孩子的性启蒙和性发育,有了一套很科学的方法,现在的我们不像当年的大人两眼抓黑,不是粗鲁镇压,就是装着不知道,这样都很不好,性压抑,或者没有正确的性启蒙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是非观和幸福感。

我写的诗,曾也是以纯美著称,坚决摒弃性爱描写(直到刚写完的那部诗集《轻咬一朵白云》的前三首),可能那时候单纯吧,抑或是不谙世事,30岁真的是一个坎,到了这个岁数心理和身体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。正如“初听不知曲中意,再听已是曲中人”一样。以前听不懂李宗盛的歌,觉得不好听,现在再听已是泪流满面。以前读不懂王小波,现在再看他的书却是痛彻心扉。

今天我看了李丽珍主演的《蜜桃成熟时》(1993年版),和我在高中时偷看时的感受完全不一样,那个时候是激动、紧张、面红耳赤,期待“名场面”的出现,其实那时也没有耐心看完,故事情节根本就没有在意,只在乎那些“名场面”。

今天再看,和当年的心态完全相反,“名场面”倒不期待了,也没多大的感觉和触动,毕竟那些事,作为已步入“中年”的我也是经历过的了,反而是故事的脉络、情感线很吸引我,也深受触动。电影中的阿珍让我想起川端康成《伊豆的舞女》中的熏子,他们极为地相似,清纯、自然、不加掩饰得近乎轻浮,但是又恪守原则和底线。

第一次看《伊豆的舞女》是我上初中的时候,欲罢不能,爱不释卷,真的是太纯美了,完全是日本版的《边城》。这本书收录了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最早期的19部短篇小说。其中,《伊豆的舞女》这一篇,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初恋了。二十岁的青年在一次短期旅行中,与一群流浪艺人不期而遇,并默默地爱上了其中14岁的舞女薰子。最终这段初恋还是无疾而终,两人无言地告别,但却在少年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
我觉得这个故事的美,就在于它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空间。青年仅仅是听着隔壁房间表演的鼓点声,就能在脑海中构想出一幅舞女正在翩翩起舞的美妙画面。而我读着这段文字,也能想象到和服、艺伎、清酒,以及那个满心欢喜同时又满心忧愁的恋爱青年。日式的含蓄之美,在川端康成的笔下,流淌成了一部纸上的电影。

最新游戏

玩家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