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打造抖音爆款视频?你一定要掌握这8个套路
今天早上,我用时间转换视角,问自己:
假如从100年的时间长度来看抖音,会得出什么判断?
你眼前可能出现的风景:视频品类的全部历史。
各位如果熟悉定位理论的话,会了解:品牌是品类的代表,伟大的品牌诞生于伟大的品类。
短视频是视频品类的新形态。
而人类能看见的最早视频形态是什么呢?
一般认为,是电影。
电影的源头在哪里?
当电影出现的时候,电影生态是如何一步步构建出来的?这其中会出现哪些主要的商业机会?
1895年,12月28日,法国巴黎卡普新路14号大咖啡地下厅,卢米艾米兄弟展示了他们发明的电影放映机,放映了两人摄制的短片《火车进站》、《婴儿喝汤》、《水浇园丁》等。这一天,电影宣告诞生。
当我们去看《火车进站》,这部被认为是第一部影片的时候,你会发现:这不就是抖音上最火视频种类之一的奇观吗?
把观众平时看不见的新奇事物,让你通过屏幕看见。
当我们进一步对比电影和抖音,还会发现:
1)中国最早的电影《定军山》,定军山是什么?是当时的歌舞艺术之一;
2)中国电影早期最受欢迎的影片类型都有哪些?——大家熟悉的上海滩月份牌美女,是言情戏;
什么是言情戏?
相对比较含蓄的撩妹、撩小哥哥;
3)最早先火起来的明星是谁?是女演员,先有黎明辉,再有阮玲玉;
现在抖音最火的是谁?
4)电影行业如何让这个品类成长?引入传统品类明星,如京剧的梅兰芳;
现在抖音运营在请谁入驻抖音?
5)我国古装片热潮是什么时候?
1926年
我刷抖音,总能看到古装,那么多古装啊。
6)我国最早一起竞相拍摄武侠、神怪、火烧片的浪潮是什么时候?
1928年到1932年。
总有几个人扮演大侠被我们刷到,总有几个人变魔术、搞怪被我们刷到……
当然,仅仅就以上的“类似”,我们仍然不能得出如下结论:
抖音的内容生态发展,将模仿电影电视品类发展的历程进行。
但是,在【视频平台内容生态发展】这个过程中,抖音和电影、电视,一定会具有一些共性,比如:
1)抖音并不创造新的需求和欲望,它只负责对已有欲望进行重新表达;
2)在抖音表达的视频欲望,往往在之前的媒介形态上已有存在;
3)每一种媒介技术,都会吸引既有媒介的佼佼者,来发展自己;但同时,也会捧出一批熟悉本媒介形态的新人;后者是媒介成熟的标志;
4)跟电影电视的内容生态比,抖音现在还是一片荒芜。
在大地不沉没的前提下,土地有多少荒芜,就有多少机会。
把视角拉到100年的分析,到底对我们想做抖音有什么启发呢?
模式搬运
现在的抖音搬运工,是从一个视频网站搬到另一个视频网站,从微信朋友圈搬到抖音粉丝圈……这些还是内容搬运。
真正伟大的搬运,是体系搬运:
把其他【视频平台】上最赚钱的生意,从内容、到组织结构、到商业模式,都搬过来。
说到这里,大家可能会各自有所联想。
举个例子,GQ主编张伟,把GQ搬到了微信,于是有了新世相,新世相估值8亿;比新世相值钱的有罗辑思维,把出版社从线下搬到了手机上,上一轮估值70亿。
所以,100年视角分析留给我们的思考是:电影电视上,谁最赚钱呢?怎么搬来呢?
在制定具体抖音营销方法论之前,我们还有问题要问自己:
3、抖音真的很容易火吗?
容易是个副词,容不容易,多容易,要看对比。
但是,我们刷抖音,看朋友圈和微信群,常常看到:
大学女生玩抖音,一个月粉丝千万;
随便放一个吃饭、走路视频,百万点赞;
……
那是不是:无论是谁,无论什么内容,都有可能在抖音火呢?
尽管反直觉,但是答案是:不。
一觉醒来,“代古拉k”前晚发布的一条抖音舞蹈视频被大量消息挤爆了,“有几十万点赞”。
这种幸运不是个例。抖音红利正在大量释放,通过几个爆款内容从素人或小V迅速变成全网皆知的大网红的例子不在少数。1600万粉丝的费启鸣、1000万粉丝的张欣尧、700万粉丝的吴佳煜、380万粉丝的itzGennyB等等,入驻抖音的时间只有半年到一年之间。
这是“抖音爆红、获粉轻易”的常规表达。
据报道,头条今年的2个KPI:6亿用户,500亿收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