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美国际真数苹果(完美国际魔方28关真数苹果)
完美国际真数苹果
转自:王M郑(ID: Wang-Michael-Zheng)
大家好。今天,我们来谈谈苹果和谷歌的设计语言。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来,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移动设备,手机,pad,智能穿戴设备。这些产品的操作系统要么是苹果的iOS系统,要么是谷歌的Android系统。自2007年同时问世以来,双方都开发了一套系统化的设计语言。
那么,苹果和谷歌这两种主流的系统设计语言各自的开发流程是怎样的,又有什么不同呢?
苹果的多点触控;
碎片化的安卓;
准实物设计;
iOS7的扁平化;
材料设计;
3Dtouch和刘海平;
苹果的多点触控
2007年1月,苹果推出了iPhone。我们现在知道的是,iPhone给手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。我们不知道的是,最初的iPhone面临很多质疑。
与竞争对手相比,原版iPhone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。比如不支持彩信和文字复制粘贴。虽然iPhone号称是智能手机,但是原来的iPhone是不能安装第三方应用的。在iPhone上安装应用必须在苹果官方AppStore,而AppStore只有iOS2版本才有。所以最初的iPhone是只能使用15个预装软件的智能手机,这显然与我们对智能手机的理解相悖。
在诸多明显缺陷的情况下,iPhone的后浪如何在沙滩上秒杀诺基亚黑莓的前浪?原因是iPhone给手机行业带来了性界面交互。
在iPhone之前,用户与手机进行交互,要么是键盘,要么是手写笔。iPhone采用的电容屏技术支持多点触控,iPhone是第一款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指与屏幕进行交互的手机。以前在手机上操作要经历上下左右按键,确认等等复杂的行为。
与初代iPhone同时发布的诺基亚6300,用户在操作时需要记住一系列快捷键,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。iPhone上下滑动,手动点击,双指缩放的操作方式,非常接近人类的本能。发布会上,乔布斯滑动歌曲菜单的简单操作引发了下面一波又一波的欢呼。
毫不夸张的说,多点触控触控技术的成熟带来了科幻电影版等交互体验,这是初代iPhone成功的最大原因。
值得一提的是,苹果最初是为iPad开发多点触控技术的。多点触控技术的成熟让乔布斯意识到,用户通过手指在小屏幕设备上进行交互是可能的,这是一个更大的市场。于是从2004年开始,苹果将注意力转向了iPhone的研发。iPad直到2010年才发布。
iPhone刚开始的时候,内置的地图应用是谷歌地图。由于iPhone采用了新的交互手势,谷歌地图在iPhone上的体验远远好于其他竞争对手。
2007年底,谷歌与三星、摩托罗拉等公司建立了开放的手持设备联盟,推出Android系统,并直接针对苹果的iOS系统。这也促使苹果不再使用谷歌作为地图服务提供商,苹果在iOS6中发布了自己的AppleMap。
支离破碎的安卓
苹果在2008年推出了iOS2。该版本最大的变化是推出了appstore。从此,iOS不仅是一个操作系统,更是一个应用平台。既然是应用平台,就要保持各个应用的界面设计的统一性。于是苹果正式推出了iOS设计文档humaninterfaceguidelines。AppStore上所有应用的界面设计都必须遵循这个规范。
这个时候的Android系统在交互设计上还不能和苹果的iOS相提并论。因为那时候安卓系统还是基于大屏手机,带键盘。我们来对比一下2008年发布的第一款Android手机HTCG1和2007年发布的第一款iPhone,可以明显感受到时代感。
(有时代感的HTCG1)
另外,还要注意的是,Android系统是谷歌联合几家厂商开发的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,每个厂商都可以修改底层文件,做自己的UI。像我们熟悉的小米的miui,华为的emui。
(MIUI1.0)
你可能忘了,雷军的小米最早的产品不是小米手机,也不是米聊,而是miui。大学的时候,大家都很乐意把手机系统刷成miui。各个厂商可以随意定制ui,导致安卓手机的应用界面五花八门,碎片化严重。
拟物化设计
2009年,iOS3上线。从这个版本开始,苹果开始采用准物理设计风格。在笔记本应用中,笔记本的边框采用了缝合的皮革纹理,会添加阴影和高光,让用户感觉这是一个真实的笔记本。
(准物化设计)
另外,在这个版本中,iPhone终于支持文本复制粘贴了。为什么iPhone的复制粘贴这么晚?因为按键式手机和全触控手机的复制粘贴功能根本不是一回事,用户的操作流程也不一样。对于按键手机,用户首先通过快捷键进入复制模式,然后上下左右按键选择想要复制的内容,然后确认复制粘贴即可。在iPhone上,用户长按文本,通过滑块直接选择复制的内容。对于按键式手机来说,这种体验简直就是对降维的打击。
(按键式手机的文字复制粘贴功能体验很差)
苹果在用户体验上一直保持着高标准,至少在乔布斯时代是如此。我们不刻意追求比竞争对手更早推出新功能,而是追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。在乔布斯这样的完美主义者眼里,设计只有两种:要么完美,要么垃圾。这种非黑即白的观点不建议大家学习。但苹果的成功离不开他偏执的态度,他为苹果注入了追求完美的灵魂。
很多国内厂商会喜欢定制一些指标来对标iPhone,说我们用某种方式挂iPhone,我们比iPhone提前半年推出了某种功能。总之,我们是稳定的。AirPods刚公布的时候,大家都以为不会花1000多块钱买一个蓝牙耳机,但是最后,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。我们不能简单地把AirPods归结为智商税。苹果绝对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。它有许多黑点。天线门、减速门、高抽挤显影剂。但是其产品的用户体验确实不错。国产厂商,我们还不稳定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iOS7的扁平化设计
2012年,iOS6发布。还记得我之前提到的谷歌地图吗?为了摆脱对谷歌的依赖,在iOS6版本中,苹果推出了自己的AppleMap。这可以算是苹果自iPhone问世以来发布的最失败的产品,被CNN评为年度十大科技失败之首。
(苹果地图的失败促使ScottForstall离职)
这直接导致了苹果地图的项目负责人ScottForstall的离职。ScottForstall是公司元老,打造了iOS系统。他的离职导致了iOS设计团队的大洗牌,也导致了后续iOS7版本风格的大改变。
IOS7是苹果自iPhone问世以来第一次对其界面交互进行全面调整,摒弃了之前的准物化设计,开始采用扁平化设计。界面设计中大量仿真元素被去除,取而代之的是平面图形、渐变颜色和透明效果。从这个版本开始,白色成为iPhone应用中的主色调,完全是极简主义。
(iOS7带来的平风)
苹果在过去13年掀起的扁平化设计潮流一直影响至今,那么苹果为什么要抛弃准物化设计呢?准物化有一个最大的问题。既然是准物体,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“物体”作为参照,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人类通用的物体。
iOS6中相册的图标是向日葵。世界上有多少人会把向日葵和相册联系在一起?游戏中心的图标是棒球和象棋。对于没有棒球和象棋传统的国家来说,很难在意识中将这两样东西等同于游戏。
如果要提高设计的国际普适性,那么设计的方向应该是追求“howitworks”的体现,而不是“howitlooks”。而追求“howitlooks”的准物理设计,在不同文化中容易水土不服。
材料设计
苹果扁平化设计的第二年,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设计语言,这就是MaterialDesign。那么谷歌的设计语言和苹果有什么区别呢?
两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分析MD和iOS的差异,但主要是基于现象的总结,并没有追溯双方差异的原因。
简单来说,谷歌的设计理念就是将物理世界的体验带到屏幕上。谷歌在设计语言中加入了现实生活的隐喻,其中材料指的是纸张。
纸可以改变形状和颜色。由于纸张的特性,MaterialDesign采用卡片设计。该卡可以灵活模块化,因此在适应不同屏幕方面具有优势。特别适合安卓系统机型碎片化严重的场景。
隐藏的侧边栏菜单是MaterialDesign的典型特征,灵感来源于现实中的抽屉。为了表现层次关系,投影会加上阴影,做出盘旋的效果,非常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感知。为了模拟最真实的阴影效果,谷歌还做了一系列的光照实验。
(谷歌通过阴影反映层级关系)
IOS使用了磨砂玻璃效果。人的目光总是聚焦在自己关心的东西上,却模糊了背景。苹果还可以通过模糊背景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。
(苹果通过毛玻璃显示层级关系)
所以总的来说,虽然双方都追求极简主义,但谷歌相对更具象。这时候你可能会问,具象设计不是不能接受吗?为什么谷歌还在用?
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。我们在评估一个设计方案的时候,需要找出目前的困境和想要达到的效果。Android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市场,从来没有统一的设计规范。各种厂商可以随意定制UI,非常混乱。所以谷歌官方必须给出一个具体的设计理论让大家遵循。
如果设计理念太抽象,有很大的解释空间,大家还在缰绳的支配下,这个规范等于什么都没有。所以谷歌官方必须搬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东西,让厂商有明确的目标去遵守。纸是一种普遍的意图,大多数用户可以接受它作为建立设计语言的基础。
虽然谷歌推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,但是大部分app都没有做出两套分别适应iOS和Android的设计草案。一般只做iOS设计稿。这是因为Android机型严重碎片化,设计师找不到合适的旗舰机型来进行设计的基础。国内整体环境是设计师只会出一套iOS设计稿。久而久之,国内用户更习惯iOS的设计风格。基于这种情况,国内部分安卓应用开始改变iOS风格。以哔哩哔哩为例。从5.11版本开始,Android采用了和iOS一样的底栏菜单。
3Dtouch和刘海平
从13年到现在,不管是iOS还是Android,界面交互的变化都是好的。2015年,苹果在发布的iOS9中加入了3dtouch功能,被苹果称为新一代多点触控技术,被寄予厚望。
(3dtouch失败)
用户根本不习惯按这个操作,很多用户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手势。后来在iOS13中,苹果取消了3dtouch,原来的功能都是长按完成的。
2017年,苹果开始采用刘海平提高屏占比,引起了巨大争议。
(刘海平引起巨大争议的设计)
性的交互和操作体验必须依靠硬件技术的突破。我们说的是刘海平的设计,乔布斯的棺材板也扛不住,但是在基础技术没有大发展的前提下,乔总肯定会在如何平衡前置摄像头和屏幕比例上拿出更好的方案。
我们现在的界面交互模式是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成熟,多点触控技术已经有快20年的历史了。诚然,iOS7对界面交互方式做了很多改变,但这些改变更多的是基于视觉层面。在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,交互方式不会有明显改变。
一旦现有技术或市场枯竭,为了寻求突破,竞争对手开始打破壁垒,奉行拿来主义。iOS越来越像Android,Ann越来越像IOS。城市带动农村的Tik Tok和农村包围城市的a auto faster越来越相似。
iPhone刚出来的时候,有人不太认同手机怎么可以没有按键。他们不习惯用手指触摸屏幕,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弄脏屏幕。
新事物刚出来的时候,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会在历史上得到公正的评价。所以没有绝对的对错,观点的转变可能只是体现了话语权的交接。我一直在想,我们现有的一些价值体系会不会在10年后被颠覆,逐渐成为消费主力?
(10后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)
10后从出生开始就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。他们用iPad比用杂志多。婴儿自出生以来就习惯在iPad上划动。有一天,如果你给他看一本杂志,他可能仍然会尝试滑动杂志中的图片。他们在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,10年后技术突破带来了新的交互方式,赢得了他们的喜爱。希望到那一天,我们不会成为新一代怕砸屏的人。
推荐阅读
(点击标题跳转阅读)
UI设计vs前端必备知识
【AntDesign4.0探索专题】黑暗模式设计分析
又一个作品集打包神器!!不带你出去。
关注“UI设计师”
查看更多特色UI设计文章。
↓↓↓
好文章,我正在看。